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京举行
本报记者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0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在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市场黄金期“黄金十年”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来到发展的新路口。儿童文学应以怎样的发展姿态接续“黄金十年”?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将向怎样的方向行进?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应怎样呼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作家、评论家和出版者,各自应该担负起怎样的使命?近日,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的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2015年年会上,探寻和梳理儿童文学发展新常态的价值坐标,成为会议焦点。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王泉根、张之路、曹文轩,中国作协儿委会委员和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刘海栖、黄蓓佳、董宏猷、梅子涵、王宜振、朱自强、薛卫民、李国伟、张晓楠、徐德霞、汤锐、韩进、薛涛、汤素兰、刘颋、陈晖、纳杨等与会。儿委会委员白冰、方卫平、沈石溪等因工作之故告假。
显然,对于儿童文学而言,2015年是一个发展的关键年度。5-6月,《人民日报》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儿童文学繁荣大家谈”专栏;7月,中宣部和中国作协联合在京西宾馆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10月,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在京举办了全国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研修班,有效推进了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发展。事实上,随着少儿出版尤其是儿童文学出版史无前例市场黄金期的到来,表现在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上,文学艺术遭遇商业化大潮的“双刃剑”效应正在放大。有效激发市场和商业的积极因素,规避市场和商业的消极因素,坚守文学“文以化成”的本质,正是儿童文学需要回应的新时代命题。
“我写了30多年儿童文学了,应该说,儿童文学从来没有像这样如此被重视,出版如此繁荣。但这样的繁荣又是掺杂着水分和杂质的,写作太容易,出版太容易,甚至得奖也太容易,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有品质的发展。”吉林省作协副主席薛卫民说。
显然,儿童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是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如果说,儿童文学过去黄金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是数量的巨大膨胀的话,未来儿童文学的发展,可能真的是需要在整体质量上,在代表性作品上,在围绕儿童文学的相关出版业态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水平。”李敬泽如此勾勒儿童文学发展新常态。
就在今年,各省作协儿委会采取系列举措助推儿童文学“提质增效”新发展。2015年,湖南省毛泽东文学院第一次组织了针对儿童文学的专题班,湖南省儿童文学协会也于今年成立,目前已有100多位会员加入;湖北作协与省市图书馆进行合作,长期坚持公益讲座,并正在积极推动湖北儿童文学丛书的出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在筹划成立专儿童文学研究所;山东省作协正在积极发动成人文学作家介入儿童文学写作,以解决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不足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正在筹备明年6月的国际儿童文学论坛,助推儿童文学学术、创作的国际交流;辽宁作协将推辽宁儿童文学十年资料汇编;明年4月,安徽省作协将开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同时进行儿童文学新人新作的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上半年开了北京国际儿童文学大会,下半年与小语界、儿童文学界联合研讨儿童文学教育。
此外,今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新亮点。校园文学热度减退,通俗文学热度减退,纯文学兴起,题材和文学表现空间、手法得到进一步拓展。“第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一些高质量的抗日题材儿童文学作品涌现;第二,儿童文学的另一种形式——原创图画书大量涌现,包括图画书阅读推广活动大规模增加;第三,很多作家关注到留守儿童和空巢家庭儿童的生活,对他们进行了精神层面的书写;第四,2015年,出现了诸多作家书写个人童年的图书,这与成人文学作家介入儿童文学创作有关;第五,目前的儿童文学作品题材拓展到了历史、军事等方面,这就要求作家更好地深入生活,扩大知识面和创作视野。”张之路如是总结。 |
|
|
|
|